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12月16日,按照立即释放被捕之爱国将领之规定,打开了国民党陕西省监狱,营救出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其中有中共地下党员、红军战士,也有思想进步的革命知识分子。有鬓眉雪染的知识名流,有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青年记者、编辑,有短发齐耳豆蔻年华的大专院校学生,也有横眉对敌坚贞不屈从事工人运动的革命先驱。
时值深冬,风冷如箭,大雪纷扬,地裹银装。这些同志仍穿着破褛的单衣,由于身体受到严重摧残,难以挨熬冰天雪地的侵袭。当监狱罪恶的铁门被打开以后,难友们冷得浑身哆嗦,激动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负责接管国民党中央通讯社陕西分社广播电台的宋绮云以西安新闻记者救国会执行委员身分与开狱负责人一起,砸开政治犯们的脚镣和手铐。上午10时,当狱门的铁锁被打开时,政治犯们蜂拥而来,扑向开释同志们的怀里,他们一个个拉着宋绮云等人的手,兴奋得泪流满面,众口同声地对开狱人员感谢道:“我们终于被营救释放了,感谢党的政策的伟大英明!”有的难友挥着枯瘦干瘪的双手,拖着冻得颤栗萎弱的双腿,拉着宋绮云的衣襟:“感谢党中央给我们送来了自由和光明,西安事变是我们党统战政策的光辉胜利!胜利永远属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监狱门内的几位白发苍苍的老知识分子兴奋得哽咽着沙哑的嗓音,挥臂高声喊道:“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战争必胜!”坚决贯彻党的抗日统战政策!”共产主义万岁!”庄严的喊声像汹涌的浪潮,时起时伏,一泻千里。
展开剩余79%宋绮云目睹难友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惨状,心似刀剜。他安排好这些难友的生活以后,下午就到东、西救国会及陕西各抗日革命团体,筹措资金为被释放的难友们购买棉衣棉鞋。4时许,他的双脚一踏进西救会办公室的门槛,就对该抗日革命组织的负责人无限感慨地说:“这些同志不惜个人生命安危,积极投身抗日革命斗争,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数九寒天,仍着破褛单衣,甚至个别人还赤着脚。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若对此无动于衷,就是丧失知觉的麻木不仁之辈。为了不作亡国奴,同心协力,一致抗日,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就必须关心革命大事,以实际行动,解囊助资,捐分捐文,关怀被释放的受难同志。”
翌日清晨,晓日喷薄东山。他又闯进东救会,对该组织的几位头目苦口婆心:“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遍我东北三省,数千万父母姐妹背井离乡受尽凌辱蹂躏,有家难归,惨受流离失所之苦。陕西省被释放之政治难友昔日不畏强敌,积极投入反封建专制斗争,如今衣着单薄,饱受酷寒,难捱严冬。我们同属炎黄后裔,怎能袖手旁观,熟视无睹!我们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为难友们筹购御寒棉衣……”
中午,宋绮云又派报社的杨宾杰、邵幼和、何连三等同志,分赴西安各个阶层,为难友们募捐棉衣。他对何连三同志严肃地指示道:“你立刻带领发行部全体同志,深入到全市各工矿企业、学校、街巷、医院、行政单位,为难友募捐赠衣。做到早出晚归,家喻户晓,为多收一厘一文钱而奔波不息。”
傍晚,5时30分.宋绮云率张益斋、邵幼和、曹绶祉,周明达、徐自诚等同志,在《西北文化日报》社的总务处办公室召开了紧急会议,宋绮云在会上以无比激动的情绪庄重指出:“省监难友幸喜获释,乃以周恩来副主席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努力之光辉硕果,但难友们由于久陷图圃,身体饱受严重摧残,仍着单衣,作为一位革命同志和国家职工,我心如刀割,彻夜辗转难眠.”他低下头,顺手在裤兜里掏出一条雪白印花手绢,拭了拭他那湿润的眼眶。
宋绮云的话刚一落音,众职工激情难抑,一个个纷纷从座位上忽地站起:“宋社长,对此问题究竟有何打算,请您当众明确指示!”
宋绮云沉思片刻,然后,振振有词,“我们《西北文化日报》乃17路军的机关报,是积极抗日部队的喉舌,样样事都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为被释难友募捐寒衣一事,也不能落后!”
在座的同志们欣然顿首:“对!绝不能落后!必须起到先锋作用!做到有物捐物,有钱捐钱!”
年轻的周西林和邵幼和抢着说,“宋社长,我们认为,捐钱也得拟出一个起码最低数目,以便大家照章按谱。”
职工们群情高涨,乐得宋绮云面浮春意。他嘴角微皱,淡淡一笑,抬起右手,举出食指:“爱国抗日,各表深情,两块钱不多,1元钱也不少!
职工们纷纷举手,提出个人捐献数字:“我捐5块!”“我捐10块!”“我也捐10块!”
李森年满20出头,生活负担较轻,尖着嗓子喊道:“我尚无家誊牵连,我捐15块!”
一串串热情的语言和炽烈果敢的爱国行动使宋绮云再也无法平静下去,他扫视大伙,心潮汹涌:“我捐20块!”
他说着,就弯下腰,从衣兜里掏出20块闪光耀眼的银元,沉甸甸地右手往方桌上一放。
李森和邵幼和等惊得双目骤睁:“你家上有高堂长老,下有子女数双,经常还要接济街巷不少穷人,进步青年路过西安,若面临生活困难,你总是慷慨解囊,竭力周济满足。你想,一块钱买3斗多小麦,10块钱就是大斗3石多,20块银元,若也买上麦子,就是多么惊人的巨额捐献啊!”
宋绮云朗朗大笑:“我们全家大小身裹棉绒厚衣,这就无限满足!而难友们饥寒难耐,衣不遮体,使我心酸难忍!”
宋绮云模范带头,使同仁们极为不安,犹如以石击水,满湖荡波。坐在墙角椅子上的周西林激动得将邵幼和、周志诚伸手往后一拨:“我和宋社长一样,半年吃饭不沾荤味,衣服破了补上一块补丁,也拿出20块钢洋来接济难友!”
曹绶祉急得面红耳赤:“把我的捐献数字也改写成20块!”
会场顿时如粥锅煎滚,一片沸腾。
宋绮云强捺激情,双手向外一摊:“同志们这一缕缕爱国热情,实在感人肺腑,不过还得量力行事,不至于使个人生活负担过重。人常说:礼轻情义重嘛,我的意思是每人最多不超过10块为宜!目前物价暴涨,多数人月薪低微。”
曹绶祉、邵幼和、周西林等个个挥手争议:“关心难友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以各人职位和月薪收入规定捐献数字,我们能说捐20块,就能拿得出!我们勒紧裤带每天不吃菜,也要为多捐献一件棉衣或一双棉鞋而努力!”
李森也在旁边帮腔:“宋社长,人家的这一颗火热的爱国激情你可不能挫伤啊!你绝不能隔着门缝瞧人——把人看扁了,把我的捐款数目也改写成20块!”
职工们这种强烈的革命深情使宋绮云颇为感动,兴奋得右手不住摇动:“李森家住陕南镇巴山区,家境极为贫寒,况且,近来家里多次来信,谈到老父患病,催其给家里寄钱。依我之见,李森最多不能超过10元。”
李森和邵幼和的火泼性子众所周知,异口同声地对宋绮云高声喊道:“社长,你不改写成20,我们就自己动手!”话未落音,他们俩就从胸前的衣兜里取出自来水笔。
宋绮云难以拒绝,满意地点头微笑:“好!好!好!今天我满足你们每个人的苛求,除排字工人们以外,每人均以10元为最低起点。你们的这片高涨的热情把我这个当社长的真为难住了啰!”
喜讯频传。西安地区的报界将《西北文化日报》社的职工们为被释难友们捐钱购置棉衣之事传为奇谈,众口皆碑,称赞不已。所有编辑都以宋绮云为榜样,最低捐款15元,不少人还捐了20元。全社编辑、记者、工人们省吃俭用,用这笔钱为难友们购了180套崭新的棉衣棉鞋。
第二天下午4时,宋绮云代表《西北文化日报》社及西安各界,亲手将棉衣棉鞋送到被释难友手中。
当难友们穿着这些三面全新的棉衣时,个个心潮起伏,热泪盈眶。他们眼噙泪花,泣不成声,抓住宋绮云等同志的手,久握不放,泪花潸潸地对慰问的同志们致谢:“感谢党给我们送来了春天,感谢同志们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傍晚5时许,宋绮云又派了几位记者和三名摄影师正规配资炒股平台,采访了喜穿棉衣的难友们。并以《女政治犯访问记》、《奔腾在大海里——政治犯速写》为题,撰文摄像,在《西北文化日报》的头版上,作了适时的报道。
发布于:北京市